本報訊(記者孫紅敏)“今年合作社采用的這批新型機械,在小麥收割的同時直接將秸稈粉碎還田,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”,5月19日,在利州區君興植保農民專業合作社榮山巖窩小麥種植基地內,該合作社負責人張連軍,指著眼前正在收割小麥的大型收割機說。
近年來,利州區在******落實國家強機惠農政策的同時,積極培育發展農機合作組織,大力推廣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,農機裝備水平和結構都有了很大提升和******,全區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5%左右。
“以前人工收割不但費時還費力,首先要將收割好的小麥運去脫粒,再將脫粒后的秸稈粉碎還田,這樣一來二去,眼前這十余畝麥田,20幾個工人一天才能收割完,現在一個人操作一臺機器,一小時內就能完成?!睆堖B軍介紹說,該合作社共流轉土地200多畝,大小機械十余臺,相較之前人工收割,現在的機械化收割大概節約成本70%以上。
“全面禁燒,光靠堵不行,還要全面提高秸稈綜合利用水平”,利州區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王友奎說,隨著小春作物陸續進入收獲期,田間農作物秸稈露天焚燒現象極易發生。為此,利州區在加大秸稈還田宣傳的同時,為全區14個鄉鎮(街道)免費配備了129臺秸稈粉碎機、16臺小型收割機和46臺多功能粉碎機,大力推廣機械化作業。
目前,利州區通過秸稈肥料化、飼料化、基料化、能源化和原料化,全區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4%。
來源:廣元日報
佳木斯收割機、佳木斯割臺